前沿科技
测评指南

OpenAI 宣布禁止中国大陆等地区的开发者调用其 API

6 月 24 日晚至 25 日凌晨,中国国内多名开发者收到了一封来自 Open AI 的警告信。在邮件中,Open AI 官宣,从 7 月 9 日起,将在不允许使用的地区限制调用其 API ,其中包含中国地区,这将会成为彻底脱钩的开始,详情如下。

本文包括以下内容:

  • OpenAI 此举的相关背景和经过
  • OpenAI 做出此举的原因和目的(猜测)
  • 禁用API 会带来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背景及事件具体内容

上述信息来源:xiaohu的个推/ Twitter 网友@XCaptain @土福

以上信息来源:reddit.com

今年 2 月 14 日,OpenAI 曾公开发表“阻止国家相关威胁行为者对人工智能的恶意使用”一文,其中提及到阻止并限制了来自(包括中国、朝鲜、伊朗、俄罗斯) 的一些用户的使用。

OpenAI 官方在邮件中明确通知开发者们,OpenAI 的数据显示有些开发者所在组织的 API 流量来自它们不支持的地区。OpenAI 将从 2024 年 7 月 9 日起,阻止来自非支持国家和地区的 API 流量。如果受影响的组织希望继续使用 OpenAI 的服务,那么必须在其支持的国家或地区内访问。

根据 OpenAI 官网提供的信息,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不属于 OpenAI API 服务支持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台湾等亚洲地区和国家在支持服务的范围内)

OpenAI 官方发布的支持地区名单:https://help.openai.com/

OpenAI 为何做出此举?

1. OpenAI 昨天的举动在国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早在今年 3 月,OpenAI 就有封禁的迹象了,先是封锁部分亚太地区的帐号注册,但老账号没有受到影响,而现今直接把老帐号的 API 也要封禁了。如果 OpenAI 此举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放大而谈,它不会是第一个 block 中国大陆的公司,下一个可能是 Meta,也可能是 Google。

2. 据证券时报报道,今年 6 月 22 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一份规则草案,要求对美国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某些投资进行监管禁止或要求限制中国在 AI 和其他技术领域的投资。OpenAl 的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基于法律合规、数据安全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作为美国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l 需要遵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6 月13 日 OpenAl 宣布退役的美国陆军将军 Paul MNakasone (保罗·中曾根)将加入公司董事会。OpenAI 在官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曾根先生的见解将有助于 OpenAl 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加强网络安全,快速发现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他一加入 OpenAI 就拔掉了 OpenAI 在大陆的网线。

插入一个 Paul MNakasone 的军事生涯介绍

  • 中曽根曾担任美国网络司令部(USCYBERCOM)司令,负责监督国家的网络防御行动。中曾根在美国网络防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同时,他还担任国家安全局(NSA)局长和中央安全局(CSS)局长。在这些职位上,他负责国家的信号情报和网络安全行动。

他是 cyberwar 的老手,今年还推动了外国情报监听法的 renew。从外部的观察来看,这人比较能干,而且比较低调。从他的升职轨迹来看,在他手上千疮百孔的美国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问题在慢慢被补上。他加入 OpenAI 董事会,不仅意味着 OpenAI 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也反映了 OpenAI 将从以有效利他主义者为主的董事会向更多元化的企业/军事背景转变。那这是否如马斯克所说,OpenAI 正在背离其成立的初心和使命。

3. OpenAI 此举和国内愈来愈严格的跨境管控也有关系。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互联网和数据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这些法规旨在保护国家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对跨境数据传输和处理提出了严格要求。OpenAI 在中国提供 API 服务,需要确保其操作完全符合国内的法规,这对 OpenAI 来说可能涉及复杂的合规程序和昂贵的成本,或许这也是 OpenAI 决定终止服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如网友所戏言,彼此加强管控,属于双向奔赴。

4. 为了争夺市场和争取技术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在中国的本土市场上,众多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 AI 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再加上中国严格的法律监管,使得 OpenAI 重新考虑在中国的市场投入。毕竟 AI 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不少的资源和数据支持,OpenAI 可能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发展自己更占据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市场。


OpenAI 此举可能带来的波澜和相关解决方案

1. 于OpenAI 而言,其终止对中国提供 API 服务,可能会对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声誉造成一定影响,有不少用户就称其为 CloseAI。

2. OpenAI 此举针对的是组织而并非个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个人用户使用代理软件访问 OpenAI 的某些应用,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3. 国内大批的开发者企业将受到极大影响,这些限制会迫使中国的 AI 企业重新思考其 AI 策略,可能会推动本地 AI 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给许多依赖 OpenAI 服务的企业带来了挑战。尤其是那些调用 Open AI API 来研究大模型的 AI 初创团队、依赖于 Open AI API 的大模型产商和套壳企业。

受影响的企业需要寻找替代方案或调整业务策略,这些企业可能需要迁移到支持的国家或地区来继续使用 OpenAI 的服务;为了维持服务的连续性,企业可能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来寻找和实施替代方案,这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如果企业更换地区,还需要重新评估其数据处理和存储策略,以确保符合新地区的使用条件和地区法规。)

对于提供 AI 增强服务的企业,如 Healthify 等,可能需要重新设计其用户体验。因为他们可能无法继续使用 GPT-4 Turbo with Vision 等先进功能。

3. X 用户@朱峰 的应对方案,可供参考。如果选择继续使用 OpenAI API 的国内的企业,则需要使用 OpenAI 支持地区的 IP 和主机,亚洲地区不可使用香港 IP,可备选新加坡、日本等地。

4. 如果不继续使用 OpenAI API,那就得寻找替代方案。如下:

  • Microsoft Azure OpenAI Service:这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它提供了与OpenAI 相同的模型,但通过 Azure 平台提供服务,这对已经使用 Azure 的企业来说尤其方便。(🔎详细请看:目前国内企业和开发者使用 OpenAI API 的唯一合规渠道
  • Cohere:这是一个提供类似服务的 AI 公司,拥有与 OpenAI 的 DaVinci 模型相似的模型。它提供了各种 API,使企业能够快速开始使用。
  • Goose.ai:这是一个较新的解决方案。提供完全托管的 AI 基础设施和 NLP 服务。它的价格比 OpenAI 低 30%,并提供了一些开源的 GPT 替代模型,如 GPT Neo 和 GPT Neo X。
  • 开源模型:企业可以考虑使用和部署开源的大型语言模型,如 BLOOM、LLaMA 等。这需要更多的技术资源,但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控制权。
  • 更换国内 AI 服务提供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可以考虑使用百度、阿里云、腾讯等国内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 AI 服务。
  • 自研 AI 模型:对于拥有足够资源和专业知识的大型企业来说,开发自己的 AI 模型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选择。
  • 国际化布局: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在 OpenAI 支持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以继续使用其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OpenAI 官方并未公开发布禁用的声明,但相关企业也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心。在选择替代方案时,成本、性能、可扩展性、数据隐私、合规性要求以及与现有技术栈的兼容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此外,企业还应该评估这些替代方案的长期可持续性和支持情况。

这一变化无疑会对一些依赖 OpenAI API 的中国企业带来挑战,特别是那些没有核心技术与竞争实力的公司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然而,这也可能成为推动中国 AI 技术自主创新的契机,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本地化 AI 解决方案的开发。

你可能感兴趣:

赞(3)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OpenAI 宣布禁止中国大陆等地区的开发者调用其 API》
文章链接:https://topstip.com/openai-ban-on-api/
转载说明:请注明来自“TopsTip”并加入转载内容页的超链接。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